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

一朝飞天 逐梦苍穹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3 15:50:04 分享至: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依旧是利落的敬礼,依旧是自信的微笑,依旧是灼灼的目光……闪光灯下,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12月7日,在北京航天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举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航天员们情绪稳定、心理状态良好,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储备得到进一步恢复。在见面会上,57岁的聂海胜动情地说:“完成返回后恢复任务,我会继续投入训练,时刻准备再次为国出征太空。”

“时刻准备”,这是航天员始终保持的状态。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挑战极限,才成就了一朝飞天、逐梦苍穹。

“一心只为飞行,一生只为飞行”

湖北枣阳杨垱镇樊庄村气候温和,风景宜人。上世纪60年代,乡亲们经常看见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孩,在远处山坡上放牛。他躺在牛背山,仰望天空,跟大多数孩子一样,脑海里充满了遐想。

有一次,他在牛背山睡着了,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飞上云霄。对一个放牛娃来说,这仅仅是个虚幻的梦。那时,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事业也才刚刚起步。

放牛娃不会想到,自己的未来会与遥远的太空、伟大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几十年后,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就是聂海胜。

聂海胜的飞天之路要从1983年说起。那一年,高中毕业的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这位面孔方正、寡言少语的青年,内心沉着、镇定,意志坚强。成为飞行学员后,他的性格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1989年6月,一次险情发生了。聂海胜驾驶的战机发动机突然停车,战机翻着筋斗向地面坠落。此时,地面指挥下达了跳伞指令,但聂海胜不愿放弃自己的“战友”,他一次次努力,试图挽救它。800米、600米、500米……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最后时刻,聂海胜无奈地按下跳伞弹射开关。

从昏迷中睁开双眼,聂海胜发现自己落在一片稻田里。仅一周后,心理素质极好的聂海胜就开始了复飞的地面准备。27天后,他驾驶战机重返蓝天。

聂海胜很快成长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6年,中国开始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像当初报考飞行学员一样,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报了名。1998年1月,聂海胜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34岁的聂海胜站到人生新的起点上,从零开始,逐步完成基础理论、体质、心理、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

这一训练就是8年。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航天员费俊龙冒雪出征,乘坐神舟六号执行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飞行。2013年4月,聂海胜又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乘组。

今年6月17日,聂海胜与刘伯明、汤洪波一起,驾乘神舟十二号,踏上了飞天征程,这已是他第三次飞向太空。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聂海胜成为中国首位太空驻留突破100天的航天员。

“一心只为飞行,一生只为飞行。”在12月7日的见面会上,聂海胜说,“我有幸执行了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和成绩,每一次执行完任务,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让沉甸甸的成绩和荣誉停止自己的步伐,更不能因年龄的增长而放松了标准、放弃了追求,要把这些变成更大的动力和奋斗激情。”

“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在聂海胜出生后的两年,1966年,刘伯明出生于黑龙江依安县的一个乡村。

刘伯明自小聪颖懂事,198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为了省下住宿费和伙食费,他选择了走读。那是一段起伏不平的颠簸山路。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往返20公里。出发时迎着晨光,返回时披着夜色,夏天汗流浃背,冬天顶风冒雪。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骑车,刘伯明经常是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这条求学路成了他的训练场,磨砺了他顽强的性格。

1985年3月,空军到刘伯明就读的高中招收飞行学员,刘伯明成功入选。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空军某训练基地,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13年后,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与聂海胜一样,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10年等待,一朝圆梦。2008年9月,刘伯明与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一起,乘坐神舟七号奔向太空。

在太空中经过十几小时的艰苦准备,神舟七号飞行乘组即将迎来激动人心的出舱时刻,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而此时却发生了意外。

开启舱门时,翟志刚用力拉了几下,舱门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驶出测控区,必须尽快打开舱门。这时,刘伯明递过来一把开舱辅助工具。在刘伯明的协助下,翟志刚使用辅助工具终于打开了舱门。

推开舱门后,航天员们的耳机里突然传来“轨道舱火灾”的报警声。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和返回舱内的景海鹏第一时间检查了所有设备,并且判断此时轨道舱处于真空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火灾的。事后分析表明,“轨道舱火灾”警报只是一场虚惊。

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翟志刚顺利出舱,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又是10多年的训练与等待,2019年12月,刘伯明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这次任务出舱时间大幅增加,任务更加复杂、艰难,挑战和考验也不会缺席。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刘伯明说。

信心和底气源于刻苦的训练。在加压后的训练服里,每一次“举手投足”都非常吃力;身着水下训练服模拟失重训练时,每次都要坚持几个小时……刘伯明说,“训练完吃饭时,连拿筷子都感到困难,困得吃不下饭,只想睡觉。”

此次飞行任务中,刘伯明执行了两次出舱活动,通过天地协同配合,圆满完成了相关任务。刘伯明表示,他更加近距离领略了太空的奇妙,第一次出舱活动兴奋和激动多一些,第二次更加从容和自信。

每次回老家,刘伯明最想吃的还是家乡的大酱,睡家里的土炕。时间未曾改变他质朴的底色,那个从乡村山路上走来的少年,脚步早已迈向星辰大海。

“我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我的飞天梦想依然继续”

6月16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聚光灯照在汤洪波身上,这个新鲜面孔进入了大众视野。

汤洪波是谁?当人们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个陌生名字时,他已经在飞天路上奔跑了11年。

1975年,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2010年,汤洪波通过层层选拔,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刘洋、王亚平……很多与汤洪波同批的航天员已经飞上太空。“每次看到他们飞,我都在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实现飞天梦想。”汤洪波说。

经过9年的训练与等待,2019年,汤洪波终于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11年等待坚守,11年刻苦训练,梦想光荣绽放。在12月7日的见面会上,首次飞天的汤洪波说:“现在我还时常怀念那3个月的神奇旅行。我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我的飞天梦想依然继续。”

“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

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发动机的轰鸣叩醒了这片沉寂的荒原。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一次任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

在12月7日的见面会上,刘伯明再次念起他的出舱感言:“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在一棒一棒接力跑中,中国航天铸就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代号“921工程”。彼时,世界航天大国已在这一领域行进了30余年:苏联研发的第三代飞船已经升空,建设了两个空间站;美国则完成了从飞船向航天飞机的跨越。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盏聚光灯的照射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当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轨驻留6个月。

刘伯明说,航天员是一个集体,他还要仰望星空,关注神舟十三号乘组,一起为太空中的战友进行一些辅助的技术和心理支持。

无数人与刘伯明一同仰望星空。为传承载人航天精神,神舟十三号任务策划了系列科普和公益活动。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此次太空授课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

回顾中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人把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写入浩瀚太空,凝结成璀璨的载人航天精神。

无垠宇宙、灿烂星空,见证中国实现一个又一个航天梦。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